永不下车 第五六四章 读出

作者:阳电书名:永不下车更新时间:2021/06/18 18:37字数:2048

  

总而言之作为一台生化计算机脑的性能受诸多参量影响是极其复杂的变量。

而当今时代的人类漫长演化过程中已经逐渐将脑这一极其重要的器官塑造为接近完美的状态大量研究都证实现代人的大脑假使有条件进行改造不论调整上述参量中的哪一个都很难带来明确的性能提升。

甚至在大多数情况下这种调整非但对提升性能没有帮助还可能会帮倒忙。

譬如说将一个人的大脑简单粗暴的进行“扩容”神经元数量从一百四十亿提升到二百八十亿。

这是否能带来性能的极大提升呢。

如果是芯片设计水平不变时晶体管的数量提升一倍是可以带来相当的性能提升。

但这种性能提升在人脑却并不适用原因在于随着神经元数量的提升其彼此互联的难度以及血液供能的难度都将加大脑区之间的联系也会更多。

进而让从胼胝体到脑白质的“线路”不堪重负。

不同于发展潜力很大的ic、集成电路已演化到完美状态的人脑几乎毫无扩充潜力。

提升神经元数性能反而会下降。

物理法则的限制让人脑无法通过“扩充”来进一步提升性能但这并非唯一的限制。

撇开物理上的禁锢脑的运作是极其复杂的过程事实上也根本无法用“体积”、“神经元数”甚至“表观处理能力”之类参量去估计其实际的能力。

在这方面nep_774机构的实验验证了旧时代科学家的一系列成果在对照测试中面对同样的待解决问题智力较高实验者的完成效率更高然而脑部监测却显示他们的大脑神经活跃度、生物电的弥漫程度反而比智力平庸者的大脑更低。

在思考、解决问题时参与其中的神经元越多表现反而越差这一特性显然与计算机大相径庭。

根本原因在于脑的模拟式处理特性与计算机并不尽一致。

正是出于这种认识对于生化层面的脑外连尝试动机并非要不切实际的提升一个人的智力水平这显然也做不到。

而是在此基础上探索、尝试试图弄清在这种情况下原本存在于实验者脑中的意识那流淌在实验者脑内的生物电随时间的推移会不会、或者说会怎样逐渐弥漫到外联部分的脑组织之中。

撇开dna的差异外接脑组织与实验者的脑是同一类东西。

实验者的脑或者不如说其“自我意识”会怎样看待这一外挂载的“新大陆”呢nep_744机构进行的诸多研究给出了大致的图景。

外接脑组织很显然并非研究机构凭空制造出来而源自其他实验者。

根据现有的意识理论在将一部分脑组织从实验者的大脑上切割、剥离后这部分脑中便不再存有实验者的自我意识其中流淌的生物电即便残存也必定十分紊乱被破坏而完全丧失殆尽。

站在实验者的立场上这一过程中他、或者她损失了部分的自我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