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龙骑 第二千零二十五章 平定扬州(56)

作者:皇叔刘司马书名:大汉龙骑更新时间:2021/09/30 19:40字数:4180

  

这样的事情决不能发生,所以他才壮着胆子提议校尉撤退,后者心中有那么一刻的心动,但随即却摇头苦笑,难道他看不明白这些吗,他看得非常清楚,经过一个时辰的完全抵抗,孙召将军和其他兄弟们已经安全,可他为什么不选择撤退,那是因为他清楚,逃不脱的,刘澜一直用车轮战的方式不停消耗着他们,在这样的前提条件下,他们撤退不仅不会成功,反而还会给刘澜机会,让他们轻松追歼自己,既然撤退是死路一条,那不妨选择在这里顽抗到底,虽然最后的结果是一样的,但他们却又多坚持了一刻钟。

“大胆!”他的面容突然变得狰狞,如同发怒的狮子,环手刀高高一抬,指向了对面的秣陵军,朝其吼道:“你好大的胆子,居然说出如此影响士气的话来,若不是念在你跟随我十年的份上,必拿你军法处置!”

“将军,我……”

“你不要再说了,我们来零陵之前,少将军的那番话我想你不会忘记吧,我们此行的目的很简单,就是拖住秣陵军,拖住,能明白这两个字的意思吗?而现在秣陵军被我们拖在这里,我可以明确的告诉你,我们正在执行着少将军的军令,所以在没有完成任务之前,不管付出多大的伤亡代价,你的任务就只有一个,必须拖住秣陵军,现在不要再去想什么撤退不撤退的问题了,哪怕就剩下我一个人,那我也依然会拿着环手刀上上前去,而不是像懦夫一样逃跑,听明白了吗,如果听明白了,那现在,立刻回到你的位置上,继续战斗!”

“诺!”

战斗仍在继续,可校尉的心却在滴血,这一千多号兄弟,那一个不是跟随了他十多年,从丹阳到凉州、从长沙到雒阳、从寿春到九江,这一路他们跟随着自己才走到今日,他们哪里是自己的兵,都是比亲兄弟还要亲的兄弟。

如果能撤,用得着偏将来提醒自己吗?他早就想到了,只是没有撤退的条件,也没有撤退的实力,如果撤退,他们最后的结果只会比眼下更糟糕,所以他只能做出一个看起来非常顾全大局的决定,虽然会受到质疑,但是他已经有觉悟去顶下所有的压力,现在他需要做的就是耐心等待着已经不足七百人的九江军被一点点耗光战死沙场,但是他不后悔,这一仗从一开始就已经注定了有来无回,必死无疑,可他还是来了,那就说明了他和他的士兵们其实都已经做了最坏的打算,而现在就是最坏的情形,至于最坏的结果,眼下还不清楚什么时候发生,但是他已经做了准备,甚至很明确的告诉了亲兵以及所有人他的态度,那就是这一仗哪怕只剩下他一个人,他也不会选择跪下投降,而会战斗下去,只要他能活着……

陈果一支注意着刘澜,他的脸色一如往常,可是他的手势,却让他兴奋起来,当然离最后的总攻时刻还有多久时间他不知道,但是那个握拳手势的出现,就像是一道指示,提前让所有军官与士兵做好准备,到了真正决胜负的时候了。

手掌落下,决胜时刻,陈果已经有些兴奋起来了,甚至难以抑制心中的激动,终于到了决胜负的时刻了,这一个时辰让他已经够灰头土脸了,这份羞辱又怎么可能让他释怀,所以他一直在等着最后总攻时刻的到来,现在比起与九江军的厮杀,陈果更关心刘澜的手掌什么时候会打开,什么时候又会落下。

快点落下吧,那样我就会亲手把这些九江军一个个全部杀掉,以解心头之后,可是他等了许久,甚至已经有些激动的在心中不停的喊着落下、落下,殷切的眼神,此刻没有任何人能够与他相媲美,但是刘澜最终没有落下手掌,反而还收回了手掌,这让陈果愣了好半晌,主公刚才的情况分明就是要全军出击了,在这里被拖延一个时辰,换了谁也绝对不会太客气,更何况他期待许久,最后却发现没有任何结果。

这让陈果的脸色变得越来越灰败,他实在有些想不明白,主公为什么会在最后关头改变主意,他都做好了准备了,甚至有点生气,但随即他发现身边的秣陵军们好像突然都变得无所畏惧,发了疯的一样开始朝九江军疯狂厮杀。

他忽然好像意识到了什么,战争对于每一名士兵来说都是属于他们的舞台,而现在的属于他们的舞台却有着足足三万多人,但真正露脸的却是他们,如果主公真下达了最后总攻的命令,那么就算取得了胜利,也显不出他们的能耐,反而还会让同袍觉得是他们无能,无法战胜九江军,所以主公才不得不对九江军发起最后的猛攻。

如果这样的话,已经可以称得上是耻辱了,他们又怎么可能会让这样的事情发生,所以除了陈果,每一人都在拼命。

也许陈果在内卫时间更长,又因为久不在部队,所以对部队上的事情并不是很了解,但是士兵与内卫们的想法,却无疑是共同的,没有人不希望在这样的露脸事情上占据一席之地,有属于自己的画面而不是当别人的陪衬。

更何况还有一点他也忽略了,那就是如果真的同时以三万人去打一千人,这一仗胜了,也就算是败了,这一仗胜了,也会成为笑谈,被世人所耻笑,所以他忽然觉得主公方才的手势,可能还真的不是打算要对九江军发起最后的总攻,反而是在刺激着正在战场上作战的每一名士兵的神经。

到了这个时候,拿下九江军那一切都好说,那部下九江军,那大家一起丢人,陈果想明白了这一切,哪里还敢怠慢,只是他却忽略了一点,或者说他压根就没领会出主公的心思,道理很简单,如果刘澜真的想要尽快结束战斗,那他就不会以车轮战的方式不断调派部队进入战场去与九江军战斗了。

可以说眼下这一千九江军,成了他的磨刀石,因为敌军稀少,所以就算损失也不会很大,而也同样是因为九江军兵少,所以刘澜有着足够的底气和他这样耗下去,至于他这个打算全军进攻的手势,其实就是他在那一刻觉得没有继续耗下去的必要了。

但是当他发现战场之上的士兵们居然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后,他停止了自己的这一想法,因为此刻连他自己都有点无法判断,战场上的士兵们突然发生了如此巨大的变化,到底是因为与九江军交手的原因得到了成长,还是因为什么其他的原因。

如果不搞清这个问题,他可能是不会轻易结束战斗的。